隨縁居

 

孫子曰: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,以侍敵之可勝。 不可勝在己,可勝在敵。 故善戰者,能為不可勝,不能使敵之必可勝。

 

故曰:勝可知,而不可為。不可勝者,守也﹔可勝者,攻也。守則不足,攻則有餘。善守者,藏於九地之下﹔善攻者,動於九天之上。 故能自故能自保而全勝也。

 

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,非善之善者也﹔戰勝而天下曰善,非善之善者也。故舉秋毫不為多力,見日月不為明目,聞雷霆不為聰耳。

 

古之所謂善戰者,勝於易勝者也。故善戰之勝也,無智名,無勇功。 故善戰者,立於不敗之地,而不失敵之敗也。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


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。
:一曰度,二曰量,三曰數,四曰稱,五曰勝。 地生度,度生量,量生數,數生稱,稱生勝。


故勝兵若以鎰稱銖,敗兵若以銖稱鎰。 勝者之戰民也,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,形也。

 

《軍形篇》在軍事上是討論與敵對陣時, 在評估敵我之力量後, 決定自己的攻防態勢, 因為軍事行動後的結果, 不但決定了軍隊的生死, 亦主宰了國家的存亡。所以開宗明義, 就指出本篇的主旨:「先為不可勝,以侍敵之可勝。 不可勝在己,可勝在敵。 故善戰者,能為不可勝,不能使敵之必可勝。」對於沒有勝利把握的戰爭, 就要將自己防守地滴水不露, 使敵人無法乘虛攻破. 若能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後, 再尋找對方的致命破碇, 最後轉守為攻一舉擊敗敵人。

 

在商場創設公司如同亂世出英雄, 創辦人慧眼識潮流, 但因本身資源極少, 自然機會遠大於風險. 在看準目標加上膽大心細就全力以赴, 即使創業未成, 有少許損失, 但獲得寳貴經驗以會日後幫助. 幾乎所有創設公司都是如此開始, 資源極少沒有資金沒有人才, 甚至以車庫起家, 最後終於成功. 像HP, Apple, Facebook, Diesney,...都是白手起家, 但他們由A到A++, 則是轉為先勝而後求戰, 而非堅持原先的先戰而後求勝. 許多成功的公司到最後失敗或無法變為一個偉大的公司, 最大原因就是仍在堅持原先的先戰而後求勝的作法.

 

《軍形篇》教導如何由一個成功的公司變為一個偉大的公司. 雖然成功的公司都以冒險開始而有機會成功, 然而要能永續經營卻是不能先戰而後求勝的作法. 所以《軍形篇》的要求公司投入大量資源之前, 先找出公司不敗的生存之道後, 才尋求致勝之路.切忌為求致勝之路而置公司於萬刼不復之地.


《軍形篇》強調的亦是敵我之戰力出較後,在不可勝敵時, 必須採取守勢, 等待可勝敵時, 才重擊敵人要害, 此為「不足則守, 有餘則攻」, 以達到萬全的準備, 不將軍士的生命, 國家的前途做賭注, 確實做到「勝可知, 而不可為」, 如此以立以不敗之地為首要後步步為營, 故勝利是可以期待的, 但是勝利時間是不可以自我設定, 完全依自己實力, 已確實超越敵人, 或敵人自己做出致命的錯誤。

 

商場上亦是如此。自己產品比競爭者弱時, 在銷售時就不能採取大張旗鼓的攻勢, 而是低姿勢的守勢, 保住自己的客戶, 但是防守不是不做任何事的等待, 而是將所有資源用來加強自己現在與未來產品的競爭力, 而不是更會將自己寶貴資源消耗在無謂的行銷, 或進入自己沒有競爭力的領域。

 

孫子一再強調不打無意義, 沒準備的戰爭, 兵法就是由「度、量、數、稱」等正面、反向的思考, 評估, 而編組, 集結自己的力量後, 以達到以眾擊寡, 以強凌弱, 以高壓低,之力量一舉將敵人擊潰。

 

所以勝兵就可以鎰(20兩為一鎰)去對付(「稱」), 敗兵有如銖(24銖為一兩)的力量, 如此500比 1 的力量相對抗, 其勝敗在兩者打戰之前, 就已決定了。

 

在商場上, 懂得此種道理的公司CEO 就不會迷失在尋求, 超級銷售員, 而夢想高金聘用後, 生意就會源源不斷, 利潤是節節高升. 產品不振、內部各種系统不良, 而想僅偏重銷售人員, 不如修道而保法, 在整體戰力提升後, 就是準備了決定商場上的勝敗. 軍事上或商業上的積極防守, 猶如物理學中, 培養能量於位能, 則位能形勢建立起來, 像決千仞之積水於敵人的弱點, 則敵人必無法抵擋此位能轉變化動能的衝擊力而敗潰。

 

所謂「積小勝為大勝」中的小勝, 就是指修道而保法,  「苟日新, 又日新, 日日新」力求超越昨日的自己, 在整體戰力提升後, 自然終能打敗敵人而得大勝.

 

以Apple 為例, 當1997年 Apple 在敗軍之際請回其原始創辦人- Steve Job 為 CEO , 他亦是評估Apple當時的財力、 物力狀況, 而當機立斷停止許多在研發部門正開發沒有必贏的產品綫, 集中資源將本業強化外,更是節流措施, 以使自己的財務狀況不致於進一步惡化, 而止血療傷, 一直到 2002 年才跨出電腦業, 進入消費性電子的mp3 器材 - ipod。這就是標準的「守則不足, 攻則有餘」的標準案。


《軍形篇》是戰場上的攻守戰略的指導. 採守勢, 則要藏要害於九地之下, 讓敵人打不到; 用攻勢, 則須聚集能量在九天之上, 以產生俯衝之動能攻敵而獲全勝. 如此全軍上下力量一致, 而攻守分明, 則團隊的力量必是非常巨大. 防守必可做到自保, 攻擊時亦是奪力一擊而全勝.

 

孫子認為軍事上的上上者是「無智名, 無勇功」在字裡行間中指正為銷售而銷售的迷失, 完全反對殺得昏天暗地, 血流成河而一將成名萬骨枯, 此是耗盡兵源物力的「慘勝」, 只見營業額而不見利潤, 是「見勝, 不過眾人之所知, 非善之善者也, 戰勝, 而天下曰善, 非善之善者也。」, 眾人皆迷惑巨額銷售, 惟獨利潤低迷. 在商場上, 決策者須能審勢而行, 敵強(市場價格)我弱(產品成本)時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, 我強敵亦強時等待敵人犯錯之日(缼貨時,或叧辟銷售伙伴), 敵弱我強時大舉進攻(交乂火網的多重通路).

 

《軍形篇》孫子建立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」的觀念。所以不戰或防守並不是靜態或被動的, 而是積極式的防守。他進一步指出「善用兵者,修道而保法,故能為勝敗之政。」 備戰是回到競爭的基本面, 變法使得全國上下能够生聚教訓, 凝聚向心力與士氣而得「道」. 所以平日要如《始計篇》所論述的「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」中在天時地利等外在條件不具備前, 自己將各種內在條件, 主觀條件培養起來, 「故能為勝敗之政」, 如此為日後勝利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好。

( 17, 12, 2010 – 郭琛 於台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