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縁居

孫子曰:凡用兵之法,將受命於君,合軍聚眾,交和而捨,莫難於軍爭。 軍爭之難者,以迂為直,以患為利。 迂其途,而誘之以利,後人發,先人至,此知迂直之計者也。


故軍爭為利,軍爭為危。軍而爭利,則不及﹔委軍而爭利,則輜重捐。是故卷甲而趨,日夜不處,倍道兼行,百里而爭利,則擒三將軍,勁者先,疲者後,其法十一而至﹔五十里而爭利,則蹶上將軍,其法半至﹔三十里而爭利,則三分之二至。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糧食則亡,無委積則亡。


故不知諸侯之謀者,不能豫交﹔不知山林、險阻、沮澤之形者,不能行軍﹔不用鄉導者,不能得地利。


兵以詐立,以利動,以分和為變者也


故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動如山,難知如陰,動如雷震。


鄉分眾,廓地分守,懸權而動。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,此軍爭之法也。
軍政曰:「言不相聞,故為金鼓;視而不見,故為旌旗。」夫金鼓旌旗者,所以一人之耳目也;人既專一, 則勇者不得獨進,
怯者不得獨退,此用眾之法也。 故夜戰多旌旗,所以變人之耳目也。


故三軍可奪氣,將軍可奪心。是故朝氣銳,晝氣惰,暮氣歸。 故善兵者,避其銳氣,擊其惰歸,此治氣者也。以治待亂,以靜待嘩,此治心者也。以近待遠,以佚待勞,以飽待飢,此治力者也。無邀正正之旗,無擊堂堂之陣,此治變者也。


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從,銳卒勿攻,餌兵勿食,歸師勿遏,圍師遺闕,窮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

 

<<軍爭篇>>是談論戰場上攻防時的臨場指揮觀念。因為在之前的作戰準備與沙盤推演。都是屬於模擬預測敵我的攻防方略與對應方法。一旦戰鬥展開,其戰場上各種突發狀況經常會考驗現場指揮官的智慧,而本篇是一再強調目的與手段的分際與取捨,以免打亂原先計劃的進行,而偏離最終之目的打亂原先計劃的進行,而偏離最終之目的。


軍爭是兩軍對壘交戰,所有努力的方向與對策都是為了勝利,而勝利是表現在戰功與戰利品上。因此各級指揮官都以其目的。<<軍爭篇>>提出:「軍爭之難者,以迂為直,以患為利。」


在數學上,兩點之間的最近距離是直線而行。但是在現實世界,許多場合時迂迴前進比迂迴前進還快到達目的地。列寧亦曾說過一句名言:「共產主義的推行中,由莫斯科到巴黎最近的走法是經由北京而到達。」 當成功將近時,人容易被喜悅的感情沖開了理智的約束,常誤以為敵人是不堪一擊,而自己是神的化身,於是亂了章法,爭先恐後去搶食戰利品,甚至將保護自己的輜重拋棄,以便輕裝急追,日夜不休息,倍道兼行。結果為了爭利,拋棄重裝備、足夠的糧食,而勁者先,疲者後,軍力無法集中,容易因攻擊線斷裂散落各點, 而被敵人個個擊破,甚至遇埋伏連最重要主帥都被人擒拿住。


戰果時代的魏國龐涓就中了孫臏之計,由齊軍的竈爐數目逐日減少,誤以為齊軍主力已逃潰,而輕裝追趕,想搶更大的戰果,結果反而中伏,不但戰敗,而主將亦陣亡。


在商場,尤其是大宗物品(commodity)特別容易在每年第四季發生, 暫時性缺貨的 「假性需求 」現象。這是因為聖誕節前四個星期到後兩個星期是每年銷售旺季,且數量與金額遠遠地超過淡季三,四倍以上,若進口商不敢在九月前下大單子到亞洲工廠, 加上遇到重要零件前置期(lead time)需4-6個星期,  會造成交貨期長達8- 12個星期, 就發生了「 假性需求」。因為買方為在訂不到足夠的貨時,瘋狂跟任何賣方訂貨。且需要一批貨會向三家以上賣方求購。所以賣方會看到需求的假象。這種「 假性需求」的事件,每年都會發生,只是產品不同而已。


這種假性的需求對進口商最為辛苦,因為向亞洲工廠訂貨,需先付定金,或開L/C,而賣給當地客戶,卻是要放賬,所以當現貨市場供過於求之後,進口商就得自行吸收這種庫存。


故不知諸侯之謀者,不能豫交﹔不知山林、險阻、沮澤之形者,不能行軍﹔不用鄉導者,不能得地利。」. 經營事業亦是如此,在「計劃,執行,考核」的行動三部曲,強調就是要謀定而後動。在目標嚴訂清楚後,手段(計劃)就益形清晰,執行起來更能的心順手。有了計劃則考核時就有依據,不僅考核出計劃面或執行面的問題外,對日後行動時更能切合實際狀況而擬出妥善的計劃。

 

80年底90年代初,臺灣的股市莫名的異常熱絡且高獲利。EPS(本益比)超過50是比比皆是,甚至過百亦不足為奇。我當時與德國商業銀行的投資部門的主事者聊天時,曾詢問他為何德國未考慮投入如此高報酬率(且費用低廉)的臺灣股市。他的答復卻是一語中的。他說臺灣上市公司的資料不健全,無法分析。如此之下,德國投資機構在不知怎麽賺到錢,亦會在相同狀況下賠錢,這是比賭博更危險的舉動。


商場如戰場,基本上「 無奸不商」,推廣自家產品,自然揚善隱惡,誰把自己的缺點向大家坦白呢?一定是集中火力強調出自己有點的部分,並全力攻擊敵人的弱點。所以以詐立,以利動,以分合為變。


日本戰國時代的一代名將武田信玄即是以「疾如風,徐如林,掠如火,不動如山」的原則指揮武田軍東征西討,南伐北攻打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業績,若不是肺癆早逝則幕府大將軍比為武田姓。「 風火山林」是截然不同的特質,自有其長與短。行動過程與前之準備後處理,若能依目的而擇手段。不但順利達成目標,且必事半功倍。


一般強者大都可以做到「疾如風,侵略如火」, 但是很多強者做不到「徐如林」, 無法與人共事,團隊行動時講求「專業」與 「分工 」,有些單位是做苦工, 有些單位是做公關, 如同林中其他的樹共處一塊. 強而不成者在環境不利己時,亦做不到「不動如山」, 靜心修煉,以待天時、地利再臨之日。一般人都以為做事中「做」是目標,而忘了「做」是手段「事」才是目標。有時「不做」能離目標的「事」更近些,要等到外在條件成熟時,「做」才能達到「事」。道理雖簡單,許多人臨事時,大多沈不住氣,吃不下虧。而忘了「等待」亦是「做事」中必有得一部份。


商場上,Steve Job回Apple時迅速砍掉電腦以外的產品, 甚至關了許多子公司, 在體質健全後才進軍消費性電棄子. IBM在時不予我時, 亦是退出電腦硬體轉為系統整合商, 這不但保全了公司, 為後來發展更厚植戰力.


然而孫子在<<軍爭篇>>裏指出知迂直之計者勝,做到此點,則須掠鄉分家,廓地分利,都得懸權而動。軍爭爭什麽?爭的都是利益罷了。先要向市場,敵人掙到利益,再要向團隊內自家爭取權益,其難比登蜀道難。為將者,只能知迂直之計而懸權而動, 對錯與否唯有維持土氣為重。


接著<<軍爭篇>>回歸到如何具備軍爭的基本條件就是要統一團隊的行動。古代作戰時以旗,鼓手齊一軍隊的行動。這猶如物理學的鐳射原理,采用單一頻率的光,再利用其波長整數倍的距離,來回激蕩而使其各波峰與波峰,波谷與波谷齊一,而達到能量集中的目的。則發揮出其能量額最大效果。團隊中亦是如此,許多人若意見不同卻不合,行動能量必散發甚至彼此幹擾而沒力量。所以要發揮群體力量,必然先從齊一心思開始。


所以孫子提出以「 治心 」來齊力。即是「以治待亂,以靜治嘩」。法家亦「 亂世治重典」的對策。而「以近待遠,以佚待勞,以飽待飢」來「治力」若是敵人已準備妥當。則「無邀正正之旗,無擊堂堂之陣」以「治變」的原則來等待變化。來選擇攻擊敵人的時機。因為士氣會「一鼓作氣,再鼓而衰,三鼓而竭」如同大自然亦是「 朝氣銳,晝氣惰,暮氣歸」。所以攻擊時避敵銳氣,擊其惰氣。此即所謂的「 治氣」。


最後孫子提出軍爭時的一些警告,要註意有些利益在前,仍要忍住不爭。其一是事倍功半的利不爭。軍事上的佯攻,像「 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從,銳卒勿攻」。這是輕裝登山尚且加力,若背重裝而上有由高向下攻擊的敵人,則會使事倍功半,出力遠大於獲利。


其二是「 陷阱」勿入。軍事上的「 佯北勿從,餌兵勿食 」這對於似乎敗北的敵軍須辨別其指揮通訊系統是否已亂,古時打仗時以軍旗指揮大軍。若軍旗都已收起來,再加上退兵的車輪印與腳印路線都是雜亂無序,這才表示敵軍已是如鳥受驚嚇而鳥獸散了。否則是伏兵在後。


其三是不要去與命都不要軍隊。軍事上是「 歸師勿遏,圍師必闕(給一逃路)窮寇勿迫」這些情況下,都會使敵軍齊一他們的意誌與力量。如此情況下,即使有利益在前,都會遭受重大的回擊。有道是「 狗急都會跳墻」何況沒有其他選擇的持刀人呢?


<<軍爭篇>>總結就是提醒指揮者要知迂直之計,以迂為直,以患為利。不要有短視之見。 若敵人前方的力量太強,就繞點路,迂迴去攻擊其側面或後院. 此種繞遠路狀似吃虧,卻常常後發而先至。為人處世亦是如此,除了空間上的迂迴,時間上的迂迴亦是如此,所謂「 事緩則圓」,有些事需緩一下,等時空一變,經常又是不同局面的態勢。再深思一下「兵以詐立,以利動,以分和為變者也。」,就知道戰場、商場、江湖都是很險惡,要為勝者,要唯利是圖而一擊即中, 唯有「故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動如山,難知如陰,動如雷震 」。

 

( 27, 01, 2011 德國, 郭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