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縁居

 

盡管香港長期有6成市民在民調中支持「真普選」的要求,中國人大常委會仍在8月31日,明確決定香港特首須具備「愛國愛港」的條件,即候選人須由提名委員會提名。此一決定不僅否決香港公民直選的要求,更提高門檻由原有需1/8委員同意,大幅提升到需1/2委員同意,而這些提名委員絶大部份都非代表民意普選出來的。現在許多香港市民決定進行公民抗命,以占領中環,強烈表達心中的反感。

 

同時香港大中學生亦對中國人大方案強烈反彈,將出現回歸以來首度大中學生一起罷課。香港已有十一間大專院校,決定參與學聯發起的罷課行動,而港大、中大校長均表態支持學生。香港中學生的學生組織了「學民思潮」,也醞釀在中學推動罷課。

由中國對香港的作為,今日的台灣更要警愓勿淪為明日的香港,當然台灣的大陸政策没必要拉回 “戒急用忍“時代,畢竟商人得找到可以讓企業活命與發展的地方;但政府亦不該因此,對僅穿上紅衣紅帽的大野狼就大門敞開,尤其台灣人要珍習與善用得來不易的政治權力。

 

台灣的處境
目前有些政治人物說不加入FTA、TPP,台灣會被邊緣化,這是種病態的政治術語。奧地利在奧匈帝國解體後,從不夢想與德國爭奪日耳曼盟主,或是世界舞台的中心。她亦安然立於世上,不知邊緣、中心為何意? 對於解決台灣經濟的出路,無需用政治包裝過的FTA、TPP安慰劑來安慰。以目前台灣的關稅平均是3~5%,如果政府希望台灣廠商産品有競爭力,就讓台幣貶值5%,效果不就是台灣跟全世界簽了FTA了?但這樣就救得了台灣經濟嗎?亦不是! 如果人才不昇級、台灣產業不轉型,經濟是不會有戲劇性的轉變。關税、匯率、銀行利率在經濟競爭力上都是枝節議題,並且效應極短暫,副作用亦不小。

 

另外政府以為外資不來台灣投資,是因為没與中國簽定服貿恊議,但台灣的經濟出路是缺資金嗎? 錯! 台灣的資金甚至能年年大量投資外國,以台灣中央銀行2月20日公布資料,2013年台灣金融帳淨流出為411.6億美元,此是金融帳連續第四年淨流出。合計金融帳已連14季淨流出1,134.9億美元,而台灣對外投資,對中國就佔60%以上。

 

商人無祖國,其追求的投資環境是什麼?除了要廣大便宜的土地,與充沛價廉的人力外,最重要是要求法律允許投資者為所欲為,尤其對大量生産之產業,允許忽視衛生、安全等標準,換取蓋廠、營運上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的絶對優勢,汚染一直是扮演”世界工廠”時須付出的沈重代價。台灣地小人多,決不能成為大量生産,而低附加價値的生産工廠。

 

台灣的未來經濟出路在於人才的昇級,以配合企業”根留台灣”的產業轉型。要知硬體建設與發展,須犧牲許多其它的差異性,以得到經濟規模的支撐,才能期望經濟效應帶來的利益。這過程就是極度壓縮中小企業存在之空間,以造成資源與利潤高度集中的結果,是工商業發展中須提防的副作用;台灣的許多硬體條件,如市場規模、土地、人力等,己無法與中國一爭高下,更別提中國允許汚染、剝削勞工等潛優惠條件;再則以台灣的資源規模,要在大宗産品上競爭,至少須如韓國將資源高度集中在少數廠商手中,這意味著允許官、商如一體,而全國資源淪為少數出口廠商打拼的工具。

 

崛起下的中國
今日中國在赤貧半世紀後,舉國上下充斥著“一切向錢看“,為人處事均以草莽革命態度,對他想要的東西,用無所不盡其極之法以據為己有。誠實從不是種美德,行為舉止依循著勝利者不用審判,是王、是真理的運作。甚至任何惡行假借了愛國名義,就可以無限擴張到經濟、法律、體育等領域,壓制了其它道德的存在空間,更而呼嘯聚衆任意對他人辱罵、痛批。今日在中國唯有適應這種環境的人,才能生存進而拿到所爭奪的名利,到最後所有的人都被迫成如此作為而不自覺。記得幾年前一次在飛上海的旅程中,座位旁是一位在上海德國公司上班的中國主管,沿途他細數之前在中德合資公司的痛苦上班經驗:毎當他責問同僚的偸竊與上司的欺騙合作夥伴行為時,面對都是反質問其愛國與否,最終他離開了合資公司,而自覺幸運地加入純德資的公司。而我們常聽到許多德國公司,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華籍員工忠誠問題後,産生了不良之負面印象,這些都是自辱後,人恒辱之的結果。

 

台灣的應對
台灣經貿若不走廠、官、學高度資源集中的體制,則台灣大型廠商應適時分家,若立足於商則發揮其創意的優點,尋找利基市場,放開生産功能尋求生産伙伴;若是立足於廠,則全力投入基礎設施配置,與大量生産經濟規模的提昇,而進―歩在生産程序、項目上分工化、專業化。大型公司若將兩種功能在一身時,猶如兩人綁成三腳,走路尚可,跑起歩就非常容易跌倒。

 

日前、日後台灣與中國的經貿談判不只是經濟談判而己,實質仍是在尋找同一屋簷下,將會是何種政治與社會體制? 「一國兩制」僅是包著糖衣的毒藥,在中國接受普世價値之前,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談判,尤其中國所謂示惠給予的承諾,都不太具有實質的意義。台灣應該盡量想辦法保持安全距離,用以展示兩岸不同體制下的各項差別,尤其保存並強化現有具體而微的軟實力。

 

什麼是軟實力? 這些年台灣只要發生災難,就有許多人發出慈悲心伸出援手,没幾天有些受助人就會說“謝謝大家幫忙,捐來的錢已經夠用,請不要再捐了”,甚至會補上一句“請大家將善款轉捐給比我們更需要的人”。想想明明自己需要幫助,卻還惦記著社會更需要幫助的人,每次讀到新聞如此的報導,令人從心底尊敬受助者這種堅強外的惜福美德。另一個是誠實的基礎上,各項社會體制能做到言行合一,這是台灣解禁政治後,改革必會一波波地擴及到其它社會領域,台灣人需忍受筋骨抽長的成長期,排洩各種毒臭才能清除陳年的積疴,亦希望政府官員不要因循舊法而錯失危機處理的契機。雖然台灣某政治人物以兩岸商人聚財快慢來批評台灣是鬼島,我倒認為台灣是寶島、是逐漸形成的福地。面對大陸眾多的雄偉硬體崛起,意味著中國各項數字的上揚時,大多數的台灣人並没有迷失在中國虚假名利的誘惑上,只是逐漸在具備慈悲、惜福、尊重與包容的各種軟實力,新的核心價値悄然地建立中

在與中國交往時,勿放棄始祖們來台的原始意義。為了子孫後代,台灣人應堅持原有的善良、接受現實的無情,再持以勤奮不懈的努力,實證炎黄子孫中確有智慧分辨是非善惡。台灣人加油!香港人加油!

 

郭琛  02, 09, 2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