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縁居

離上回完稿已過了三年, 而這二年正是市場丕變, 振幅之大, 角度之偏, 真是始終未料, 自己只能以慶幸仍保存身首。回顧以往心得, 再看看今日情景, 卻是人事依在, 景色已非, 揮別此段的過往人生, 在此節錄其中的一段心得如下:

 

不論是執行面的還是管理哲學,最好讀者能在讀完一本書後,試著將全部的內容忘掉,放空。原因在於作者只講自身的經驗,雖然他已將外在環境解釋清楚,但仍是屬於他個人的經驗和手段以及目地,讀者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經營公司,是不能套用別人的經驗和手段。

 

最後謹提供上週之回復朋友之語, 供大家參考 !

 

有人問,在當今市場不景氣狀況下,公司如何因應?


我想易經是最適合解釋變易了,整本易經都在講變的道理。有哲人說過,這世間有唯一不變的事實,就是變。對企業而言,更是如此。然而爲什麽要變?變得目的是什麽?

 

事實上,變是指變動目前的手段、方法,用來實現自己不變的目標與願景。


形而下者之器,指的是可變的手段;


不變形而上者之道,指的是不變的目的。

 

企業不變的目的是什麽?獲利以生存。有的公司透過薄利多銷來累積薄利而獲純利,有的則是限量而高價位供應,給其目標市場的客戶而獲純利。手段是因人、因地、也因時而不同,都不能堅持,該堅持的是企業欲到達目的。

 

易經對變的四個階段(通、久、窮、變)

 

由企業生命體來看,公司初創之日,沒有任何包袱,努力求,修正自己,以找尋出來自己的一條道路,逐步地找出並建立了組織架構、找出並提供了市場客戶所需要產品,直到生意開始通暢了,終於找到此階段成功的因子了。這就是易經中講的變易裡「通」的狀態或階段。

 

俗語說:「萬事起頭難」。對企業而言,是「創業唯艱」。在千辛萬苦找出通的方法後,就是開始進入變易的第二階段——久,指的是如何複製此成功的方法


就像研發第一部新車,企業所投入之資源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與時間是非常昂貴,如五億美金,然而整個研發過程完成後,若能一再一再複製它,其成本僅需一萬美金或更低。若能找出此複製成功的方法,就達到易經上講的「久」。其過程就是「通則久」的進行與狀態。

 

一旦達到「通而久」的階段,正是企業生產力最高的時段,就變易來說,是儘量不要做結構性的變化,而是以複製已成功模式,複製再複製。此階段強調的是——不變

 

然而易經上亦指出「久則窮」的到來。這是勢的變化。而人力所能阻擋,只能儘量洞察時勢而作應變。


古諺:富不過三代。這可以說是古代大環境無太激烈變化,而僅是組織內的變化而變成勢窮。內部組織,尤其是人的質變(腐敗)而終產生量變,終於使小至家族、大至王朝之優勢變窮。


而今日所有企業永續經營的最大難關,卻是由另一種是外在環境的改變,而所牽引出來的問題。很多人與企業家都不明瞭或不肯面對一件事實,為何往日成功之道,卻是今日失敗的主因?


爲什麽呢?請記得老子曾說過,福兮禍所依,禍兮福所至。


經驗、知識、地位甚至有形的物質是資產?還是包袱?完全視依時空背景而異,與當事人對此取、捨的智慧。說到底,知識僅是工具或鑰匙,而智慧是用哪一個工具,哪一把鑰匙,甚而什麼時候才去打開。

 

回想最初成功到達時,而到「通」的狀態之日,企業領導者都找足了所需的工具,並找到了自己成功的方法,將這些工具建立各種機制去達成其成功的目標,並能一再一再地複製其成功之道,而達到「久」的境界。爲什麽有一天會覺得無力感,或甚而諸事不順呢?這很可能我們已進入勢的第三階段——「久則窮」。我們都知道,以往的成功,並不能保證今日的成功。但大多數人亦迷惘,並繼續堅持過去成功時的方法,而忽略今天的時空已非昨日的時空了。

 

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無法突破時,就必須捨下目前一切的手段,回到最原始的原點(目的)。


企業不變的目的是什麽,是獲利以生存(或生存以獲利)。以往達到此目的的方法,均是可變的手段。在往日時空背景下,往日的方法手段可以達到目的,就是好方法。今日時空背景改變下,而且各種數字都顯示依其方法均不可能達到目的,就不是好方法,不管它曾經被證明過多少次是對的。

 

再認知一點,許多成功的結果,卻常常同時是種下往後失敗的種子。尤其在「通則久」階段待很久時,更是使今日變的難度增加了許多。


勢的第三階段「窮」是最難過的,其難度不在「做」,而在「知」。


在成功時處於「久」的階段,一再重複複製方法,可以達到最高的生產力,然而慣性的複製裡,人們亦迷失在其中,僅記得在當時的時空有效下的手段,而忘了為什麽用手段後的時空背景。

 

任何世間法,都是有條件的。在外在時空改變時,就已是條件改變下,原有手段必須改變,才可以到達原先不變的目的。

 

失敗者,都是堅持不變的手段,而忘了或不在乎是否可達到不變的目的。

 

成功者,堅持的僅是目的,毫不猶豫的改變手段、方法。

 

勢窮則變。變的結果不一定會通而活,但勢窮而不變,則必然死。

 

變是爲了達到不變的目的,唯有改變已經勢窮不通的方法、態度,才能有機會達到你想要進階的地方。許多企業家在成功之日,能夠自成功的過程萃取出成功的精神(形而上者的道),而非手段(形而下者的器),而化為公司的座右銘(slogan),時時用這些座右銘來檢驗是否偏離了成功之道,若公司上下能時時確實執行,或能順利化危機為轉機,順利再轉型而適應新的時空環境。

 

只要知變,態度正確了,變的方法僅是技術問題、枝節問題,而「變則通」之日就可指日可待。

 

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順或逆,就要觀察天時,完全要明瞭自己個人或企業是處於勢的哪一個階段,是「通」、或「久」或「窮」或「變」,是轉折點(窮),還是順暢(久)的階段,然後才因地、因人而制宜。

 

美國在19世紀初有個著名的煤油燈公司(名子忘了, 也不重要),經過多年努力其成功地作為煤油燈的龍頭老大,然而當外在時空變化時:電燈開始萌芽,不悟透顧客要買煤油燈是其手段,而照明是顧客最終不變的目的。不知對其公司的遠景重新詮釋為一照明的公司。該公司堅持可變的手段(煤油燈),而忽視其欲到達的目的(給顧客一個光明的環境),當然其下場是煙消雲散。

 

翻開上世紀初著名公司的名冊,看看有多少家今天還存在,就可知道這只是成千上萬中的一個例子而已。再看看IBM(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)它的公司名字以及營業的手段跟今日營業的手段已經全然不同,但是營業目的— 服務客服仍然不變。這是作為企業家該確實警惕的地方。

 

對變易的最後一個注解:


易經是談論「變」與「不變」的時機(手段則因人而異),為的是達到背後「不變」的目的。


成功不在努力的大小,而最重要是在努力的方向

 

( 01,12,2009 郭琛)s1